精卫填海的精卫指什么(《精卫填海》里的精卫是什么鸟?她填的是哪个海?)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精卫填海》里的精卫是什么鸟?她填的是哪个海?
感谢邀请。
精卫填海的传说,最早见于《山海经.北山经》。 其曰——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
文中对于“精卫鸟”的外形,已描绘得很清楚了。
“乌”,并非专指乌鸦,古时,是为短尾飞禽之总称。而且,乌,被认为是反哺的慈鸟。曹操《短歌行》诗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用的就是乌鸟反哺的典故。
精卫短尾,头上的羽毛有花纹,嘴为白色,红色脚爪。其鸣自詨,是说叫声是“精卫—精卫”。
在古代,精卫鸟还被叫做“誓鸟”,或“志鸟”,这是从其有志气,发誓必行这一点来说的。还叫“冤禽”或“冤禽禽”,这是由此鸟的叫声与此名近似,拟人化而来。
据说,东海民间,还称之为“帝女雀”——炎帝之女变化而来。
具体来说,“精卫鸟”是现在的什么鸟呢?好像应该属于“塘鹅”,也就是鹈鹕科中的一种。或者,是鲣鸟科的一种。它俩是近亲。但鲣鸟一般生活在南海。
精卫填的那个海,文中也说得很清楚了——东海。
不过,古时候的东海,与现在的东海的概念不同。 《山海经》那个时候的地理概念是——中间是土地,四周为海。
所以,精卫填的东海,指的是大地东面的海。
好在,还有一个参照物,就是西山——精卫从这座山上衔木石以填海。
这个山在哪里呢?《北山经》说,漳水从此山流出,注入黄河。
这就好办了。漳水有清漳和浊漳两条支流,均发源于山西长治。古时候,漳水注入黄河。后来,黄河向南改道。漳水注入海河。这是后来的事。
长治有什么山呢?就是著名的太行山。西山是太行山的一个支阜,古称“太行之首”,又叫“小清凉山”,这山一直绵延到京西。由长治一带一直向东,在黄河入海口附近的“东海”,应该更为合情理。
精卫填海,是悠久中华壮丽凄美的神话。历代记载歌咏颇多。
北周庾信 《哀江南赋》曰:“岂冤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 清陈茗香 《悬嶴猿.题词》云:“千古英雄尽浪淘,冤禽衔石尚悲号。”
但大概都比不上陶渊明读《山海经》诗的隽永:“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短短两句诗,却涌动着心灵的震颤和感动。 这是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2、精卫填海中,精卫指的是什么?
出处 《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不带她去。这一天,女娃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儿,但却不能用医药来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精卫和海燕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3、精卫填海里的精卫指的是什么?
精卫填海里的精卫指的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出自:《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北次三经》。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
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
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4、精卫填海中的精卫指的是什么?
炎帝有一个小女孩名叫女娃,女娃在海边玩被水淹漠了华为。
化身为鸟常常到西山,衔时木头和石头来填东海。
5、精卫填海,精卫是什么样的人?
执着、矢志不渝的精神品质。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人们往往强调其精神价值,认为古人认识水平有限,无法正确认识自然反映自然,以想象、虚构、夸张的手段来描述史事而创造出神话。 并且把“精卫填海”用“执着”、“矢志不渝”的主旨关键词解说为先民战胜自然的信念和理想,歌颂了“精卫”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或者阐释为对精卫悲壮与坚强的神话表达。
6、精卫填海中的“精卫”指什么鸟?
发鸠山中栖息着一种名叫精卫的禽鸟,俗呼帝女雀。其形状像普通的乌鸦,但头部的羽毛上有花纹,长着白色的嘴巴、红色的 足爪,发出的叫声就像在叫自己的名字。传说中,精卫鸟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她到东海游玩时不慎淹死,死后就变成了精 卫鸟。她愤懑于自己年轻的生命如此葬送海底,因此常常衔了西山的树枝石子,投到东 海里去,想把大海填平。相传现在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就是精卫填成的。后来民间 传说,这种鸟就住在海边,和海燕为偶,生下的孩子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至今东海还有精卫誓水的地方,因为曾 经淹死在那里,就发誓不再喝那里的水。所 以精卫又被称为誓鸟、信鸟,古人认为它是一种有志气的禽鸟,并把它当做追求理想和 毅力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