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代叫什么(中国古代的首都称为“都”或“京”,这两个说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中国古代的首都称为“都”或“京”,这两个说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古代的都城,有的被称之为“京”,也有的被称之为“都”,在表达这个城市是国家或王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它们的含义是一样的,在这方面它们是没有多大区别的。
像明朝的北京、南京,这两个都是当时明朝的都城。在元朝的时候都城又被称为大都、上都、中都,三个地方都是当时元朝的都城。只是说他们的叫法不同,而表达的含义却是一样的。
下面我们说说这两个词的不同的地方。
在古时,“京”是首都的代名词,没有几个城市在前面加京的,城市中带京的,以前都是做过某个朝代或者诸侯国都城的,像南京、北京、汴京,燕京、盛京等。南京和北京咱们就不用说了,汴京是北宋都城;燕京是战国中七雄燕国的都城;盛京是后金的都城,也是清朝的陪都。
但是“都”就不一样了,中国城市中有很多都是带“都”的,像成都、江都、商都、宁都、新都等等,但是它们没有做过王朝或者诸侯国的都城。
在这方面来说,“京”含金量比“都”更高一点。现在很多城市只要在某些方面有些名气,都可以给自己的城市加上一个“都”。像煤都、药都、瓷都等等。而且很多城市都有了一个外号,像西安叫废都,上海叫魔都,合肥叫霸都等。
2、北京在古代叫什么?
据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北京城建城已有3040年的沧桑历史,当时它的名称叫做蓟,是周朝所分封的一座都城。隋朝以蓟城为涿郡治所,唐朝统称幽州。辽朝以蓟都为陪都,改称南京,又叫燕京,金朝继辽之后正式迁都到这里,名为中都,到了元朝,又在中都郊外创建新城,叫做大都。明朝改建大都,始称北京。清朝继续建都北京,直到封建王朝的最后崩溃。 ps:明朝迁都前叫过北平,后来就是民国叫北平
3、北京在古代叫什么名称?
北京在古代叫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京师、顺天府
4、北京在古代的称呼?
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9余年的建都史。自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师、顺天府、北平、北京等。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又封尧之后人(一说黄帝后人)于蓟,在今北京西南。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
秦代设北京为蓟县,为广阳郡郡治 。
汉高祖五年,本市被划入燕国辖地。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
隋开皇三年废除燕郡。但很快在大业三年,隋朝改幽州为涿郡。
辽于会同元年(938年)起在北京地区建立了陪都,号南京幽都府,开泰元年改号析津府。
贞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京,称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
元朝时的北京称为元大都。
燕王朱棣经靖难之变后夺得皇位后,于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
清兵入关后即进驻北京,亦称北京为京师顺天府,属直隶省
1928年北伐战争后,由于蒋介石不重视北方边防,把首都迁到南京,撤销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为北平特别市。
1937年北平改名为北京。1945年8月21日,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接收北京,并重新更名为北平。
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改北平为北京,定为首都,至此确立。
5、古代的北京叫什么?
北京古称先后有: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京师、顺天府等。
1、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2、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3、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6、北京古代叫什么?
北京在古代先后被称为蓟城、燕都、燕京、幽都、中都、元大都、北平、京师、顺天府。
1.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又封尧之后人于蓟,在今北京西南。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
2.秦代设北京为蓟县,为广阳郡郡治 。
3.隋开皇三年废除燕郡。但很快在大业三年,隋朝改幽州为涿郡。
4.辽于会同元年(938年)起在北京地区建立了陪都,号南京幽都府,开泰元年改号析津府。
5.贞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京,称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
6.元朝时的北京称为元大都。
7.燕王朱棣经靖难之变后夺得皇位后,于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
8.清兵入关后即进驻北京,亦称北京为京师顺天府,属直隶省。
7、北京历代叫什么名字?
北京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蓟(公元前11世纪)、幽州(最早见于《尚书·舜典》)、幽都(唐代)、南京(五代时,公元938年)、燕山(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中都(公元1153年)、大兴(金代)、大都(元九年,公元1272年)、汗八里(元时)、北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北京(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京师(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此外还有:蓟城、燕都、燕京、京城、汗城、宛平。前人一般用“京师”来称呼北京。此外,北京的别称还有长安、春明、日下、帝京、京邑、京国、京华等。北京历史上除了用过上述名称外,还有秦汉之时,北京曾是广阳郡的治所;隋大业年间,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宝年间,曾是范阳郡的治所;辽代时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时,曾是顺天府的治所,于是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别称。
8、为什么中国古代的首都称为“京”?汉字“京”的本义是什么?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首都称为“京”?汉字“京”的本义是什么?
“京”字的本意是带有楼塔的建筑。
在甲骨文中,“京”和“高”以及“亭”,三个字的形象是很相近的。
首先是“京”的甲骨文:
这完全是个象形字,我们看京城常有的钟鼓楼、古代大楼的形象,就是“京”的形象:
有楼塔的建筑,这就叫“京”,因体型庞大、建造费工、需要很多劳力,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通常只有都城才会有。
因为在远古的中心城市中,有很多“京”这样的建筑,故而这座城市也被叫做“京城”。就好比济南有很多“泉”这样的东西,就被叫做“泉城”;广州的花海全年无休,所以也被叫做“花城”是一个道理。
“京”和“高”以及“亭”在甲骨文中是如此相近,它们的具体区别有哪些?我们不能光知道“京”的意思,既然提到了“高”,就说一下“高”的本意。
“高”的甲骨文,是这样写的:
和“京”不一样的是,“高”的“口”字是在下面的。
这是个什么东西呢?
我们继续看“高”的另外一种写法:
这就很明显了,“高”的字形,像环形城墙上的多层塔楼,是用于瞭望预警的多层尖顶塔楼,下方的“口”,象征城墙的门拱。
这样“高”的建筑,正面看是这样的:
我们再说“亭”字,它是“亭旅”的意思。
“亭”上头是个有柱无墙的简易建筑,下头的“丁”是“人丁”的意思,指留宿的客人:
象征无墙无窗的楼台上有人在休歇。
“京”的字源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