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道听途说什么意思(道听途说是什么意思?)

道听途说什么意思(道听途说是什么意思?)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道听途说是什么意思?
  • 2、道听途说说明了什么?
  • 3、别道听途说什么意思?
  • 4、道听途说是什么意思?
  • 5、《白毛女》故事是道听途说还是纯属虚构的?
  • 6、《史记》,有人说它大部分都是“道听途说”,你怎么看?
  • 7、道听途说的寓意是什么?不是意思,是寓意?
  • 正文

    1、道听途说是什么意思?

    道听途说的意思是: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道听途说:[ dào tīng tú shuō ] 详细解释1. 【解释】: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2. 【出自】:《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3. 【示例】:妹子~,不知是否?尚求指示。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三回4.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拓展资料:(1) 这些人平时最喜欢道听途说,唯恐天下不乱。(2) 东张西望,道听途说,绝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3) 任何事情都要用脑筋好好想一想,道听途说的东西切不可信以为真。(4) 要证明这事,得有真凭实据,道听途说是不足为凭的。(5) 这些道听途说的话,你怎能信以为真呢?

    2、道听途说说明了什么?

    道听途说 ( dào tīng tú shuō )

    解 释 道:道路;途:路途。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 处 先秦·孔子《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典 故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人名曰艾子,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爱说空话的人。

    这个爱说空话的人向艾子说:“有一户人家的一只鸭一次下了100个蛋。”

    “这不可能!”艾子说。

    爱说空话的人说:“是两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

    艾子说:“这也不可能。”

    爱说空话的人又说:“大概是3只鸭子吧。”

    艾子还是不信。

    爱说空话的人便一次又一次地增加鸭子的数目,一直加到10只。

    艾子便说:“你把鸭蛋的数目减少一些不行吗?”

    爱说空话的人说:“那不行!宁增不减。”

    这个爱说空话的人又向艾子说:“上个月,天上掉下一块肉,有10丈宽,10丈长。”

    艾子听了说:“哪有这事,不可能的。”

    爱说空话的人又说:“那大概有20丈长吧。”

    艾子忍不住问道:“世上哪有10丈长、10丈宽的肉呢?还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掉到什么地方?你见过吗?你刚才说的鸭子又是哪一家的?”

    这个爱说空话的人说:“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孔子评道:“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涂:通“途”)。意思是:从道途中听了没有根据的话而乱传,是很不道德的。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示 例 方之《内奸》:“我要对党对同志负责,即使严赤、杨曙是内奸,我也该对他们负责,不能把~都写上。

    近义词 小道消息、捕风捉影、海外奇谈

    反义词 齐东野语 言之有据、有根有据、言之凿凿

    灯 谜 马路消息;车上放广播

    3、别道听途说什么意思?

    道,途:路上。在路上听来,又在路上传说。指没有根据的传说。贬义。【辨析】道听途说,街谈巷议,都有“无根据的传说”的意思。区别在于:道听途说表示听到了还作传递;街谈巷议着重在议论,不在传递,其中还有谈是说非的意味。那么“别道听途说”就是不要相信哪些无根据的话的意思。

    4、道听途说是什么意思?

    开这个专栏,不管有无人问津,我想一直写下去。故事都是道听途说的,所以给专栏起名就叫『道听途说』。额,不!是『聊得来』。关于专栏的名字,来自一个道听途说的故事《一段奇怪的关系》,也是专栏第一篇文章的标题。

    5、《白毛女》故事是道听途说还是纯属虚构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完全是虚构的文艺作品。

    资料说的很清楚:1945年中共七大准备召开之际,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的一些艺术家在院长周扬的指示下,根据1940年流传在晋察冀边区一带“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传说,加工改编出了歌剧《白毛女》。《白毛女》将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共产党的阶级斗争理论结合在一起,成为解放区文艺标志物,迅速风靡各个解放区。

    《白毛女》故事的第一个作者是河北作家李满天。李满天原名李春芳,笔名林漫。1942年,在《晋察冀日报》担任记者的李满天,依据河北平山县一带流传的“白毛仙姑”的故事,最先写出了小说《白毛女人》。

    这个白毛仙姑是这里乡下的一个神灵,据说林漫当时也负责革命宣传,然而开会的时候经常有很多农民不来。这不是农民抗拒开会,主要是去拜白毛仙姑去了。

    林漫受到这个启发,创造了白毛女的故事,完全还是虚构的艺术形象。

    对于八路军的文艺作品来说,当然一律要为政治服务,所以白毛女的故事反复经过改编,就成为了宣扬阶级仇恨的歌剧。

    至于所谓真实的白毛女罗昌秀,是1949年解放以后才在湖北宜昌下山,从1959年才开始宣传。

    而《白毛女》歌剧写于1942年,又是河北的故事,显然两者并没有关联。

    至于罗昌秀,在2010年有人专门考察过她的故事,还写过长篇的介绍文章,同58年时期的宣传材料有很大区别。

    萨沙不再发了,大家有兴趣就自己搜索一下。

    实际上《白毛女》就艺术作品上来说也并不成熟,里面存在很多逻辑上的漏洞,说通俗点就是编故事也没有编圆。

    杨白劳欠黄世仁的帐,并不是租子。这是因为作者也有基本常识,知道区区6亩地的租子再多也逼不出人命。

    杨白劳的欠账,完全是向地主借的钱:我父亲在的时候,你老婆死了买棺材,借了我五块钱;前年你有病,打发大春来借了两块半;去年又一个三块整,当时同人言明是五分利,这利打利,利滚利一共二十五块五毛。

    我们分析,黄世仁父亲在的时候,杨白劳老婆去世,花费5块钱买棺材。而喜儿母亲早就死了,她说是父亲一手拉扯大。可见,这比欠债至少是五六年前甚至10年前的事情。

    随后,杨白劳又在前年、去年连续借了5块半大洋。本来一共借了10块半,由于时间久远又是高利贷,最终25元。

    那么,杨白劳是还不清这笔账吗?

    恐怕不是如此。因为杨白劳家里只有父女两人,家庭负担并不重。

    杨白劳租了黄家的6亩地耕种,还自己卖豆腐。

    很多人认为卖豆腐没什么了不起,其实当年豆腐和今天不同。当年中国人吃肉少,主要靠吃豆制品补充蛋白质,所以卖豆腐的收入并不少,而且是日常必需的食物。

    我们看看同样是卖豆腐的董其武将军:董其武出生在山西省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庭贫苦,父亲生病,欠下不少外债,董其武10岁起便承担起了还债的重任。他每天背着几十斤煤,上山下山,往返几十公里路程,一天下来赚几个铜板。董其武聪明好学爱看书,善于思考,后来他开启思路,在背煤山路上摆小摊卖豆腐脑。他的豆腐摊生意红火,除去本钱,每天还能赚上二三十个铜板。靠着摆摊卖豆腐,董家总算还清了财主的债务。

    看看,一个才10岁出头的小孩都能靠卖豆腐还清外债,杨白劳为什么不行?

    而且,大家注意,杨白劳因为老婆死了买棺材,欠黄家5块大洋长达5到10年没有还清。

    这么长的时间,正常人家不可能永远陷入赤贫,手上多少会有几个钱。尤其是卖豆腐做小生意的,总有个生意好的时候,豆腐这种生意,基本可以算作没有本钱,一斤豆子才几个钱。

    但杨白劳一分钱都没有还过,唯一的解释是:他根本没准备还钱!

    至于黄家让杨白劳让女儿去做工抵账,这也不能说有错,只是暴力强迫同意就是犯罪行为了。

    而黄世仁后来强奸身为女仆的喜儿,这和欠债没有任何关系,是黄自己犯下的强奸罪,不能混为一谈。

    6、《史记》,有人说它大部分都是“道听途说”,你怎么看?

    司马迁写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这部《史记》成书花了司马迁父子两辈的时间,跨越了60多年最终才得以完成,可谓是一部泣血之作。

    《史记》记录了中国有明确文化史记载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和有名人物。历史记录所能保留的是少数几个人和少数几件事很多都如尘埃,一样石沉大海。

    司马迁写《史记》。走遍大半个中国,访遍乡村耆老,阅尽皇家典藏。信史则记,疑史则弃,铁笔直断,忠奸分明。阅之使人明智奸不得藏,行之使人良善神鬼不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此非虚言。 从一人之笔,能达到如此高度者,天下几人。

    7、道听途说的寓意是什么?不是意思,是寓意?

    寓意:没有依据的谣言,不足为信的信息。道听途说(dàotīngtúshuō)  【解释】道:道路;途:路途。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探源】《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途)说者之所造也。”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示例】方之《内奸》:“我要对党对同志负责,即使严赤、杨曙是内奸,我也该对他们负责,不能把~都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