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老子名言"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如何理解老子名言"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云“治大国,若烹小鲜”。
大致意思:鲜古文为“小鱼"之意。整句的意思是治理大国应该象烹小鱼一样小心、动作轻,烹小鱼一不小心,动作一大就会把鱼翻碎烂,治理大国的执政者不能三天两头搞大运动,劳师动众折腾老百姓,不要轻易打扰甚至干涉百姓生活秩序,这样国家才能治理好。
其实这话正是道家倡导的“无为两治”的生动喻语。而无为强调的就是行事应顺从天地自然之道,尊重历史规律,不妄为,不恣意行事,不用过多的法令法条强制约束,否则会适得其反。
治理大国就象烹饪小鱼,要顺其自然,不可随意翻煎,弄碎小鱼,欲速则不达,“无为而无不为”。如此,国家就能安定祥和,百姓安居乐业!此话的中心意义对当今社会依然有其现实的借鉴作用的。如今政府对企业的“放、管、服”等举措就是很好的例证。
2、治大国若烹小鲜,什么意思?
我是小楼,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习总书记曾引用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以说明新一代领导人的治国理念。老子的这句话是个隐喻,隐喻的是形象生动。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士帝王将相都认为:烹鱼不能经常搅拌,否则鱼会碎烂,吃起来不方便。由此可见,治国绝不能打扰人民,否则就不会成功。
改革开放的成果让每个人都应公平享有,而这绝不应该是某个人获得巨额利润的机会。了解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真实含义,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习总书记阐述的“中国梦”,尤其是以下几句话: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习总书记的上述言论是对老子治大国理念的最好注解。相反,了解老子的初衷可以帮助每个人理解新一代领导人的执政理念,尤其是可以清楚地定义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
3、“治大国若烹小鲜”常被误解,您愿告诉大家这句话的本意吗?
承题,“治大国若烹小鲜”常被误解。以不佞的文风(文笔风格)口吻破题。
窃为“治大国若烹小鲜”有N种正解:以智者,德者,集权威者,能令行禁止者,行政施政者无掣肘者的大手笔,大格局来治国,易也,恰如小菜一碟!谚曰: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举例说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毛泽东主席欲破外交困局与周恩来一起导演推动乒乓球外交,以小球(乒乓球)推动大球(地球),及至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接见会谈,把握全局,掌握主动,灵活引导,开创了中美关系新篇章。会见美国总统其间,只谈大势,哲学等宏观大题,具体签订公报(相当于法律文本)细节交由手下(主要是周恩来总理)敲定,搞惦。会谈时间,伟人纵横捭阖,谈笑风生,谈笑凯歌还!就是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范例。
治大国如烹小鲜,引申为:精准施策,搭配好不同的配料丶佐料,注意分寸丶尺度,掌握时间,火候。如施政的时机,配套方针政策丶策略,行为指南。还有注意政策的可行性,连续性,不瞎折腾,在制定政策时有预见性地筹划对付解决执行过程中会出现的技术性细节偏差的预防和修正完善应对方案。如同烹饪不同材质的小鲜,应根据现有条件准备好材料,并应有不同的火候丶温度丶时间,搭配好不同的佐料配料的比例,及先后顺序。还应针对不同的人群,顾客的习惯,囗味爱好,甚至顾客的年龄,牙齿坚固齐全或松动残缺程度。知己知彼,举一反三,总之就是根据外部环境提前预设的预案,有所准备,不打无准备丶无把握之仗。把看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能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游刃有余。
治大国若烹小鲜,还包含有大道至简的原理。主要是指抓住主要矛盾,用简单的正确方法,直接了当地解决想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把问题复杂化。抓住矛盾的性质用正确的方法处理,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好像把不同的小鲜食材,认真谨慎,科学地处理,就能把它变成色香味俱全的小菜一碟!!(文/吴绍艇。原创)
2020年5月3日
4、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首先,要搞懂小鲜是什么?小鲜,就是小鱼。此话的意思是治大国要象油炸小魚一样,一是火不能太大,二是不要时时翻动。意思就是: 治理大国时不能太心急,要像炸小鱼一样慢慢来。老百姓就像小魚一样,不要老是折腾老百姓。耐心地慢慢来,才是治理大国的最好办法。
5、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含义是什么?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 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原本内容: 治大国,如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 其一,治大国应当“无为而治”。 古人煎小鱼时,仅简单洗一下,不去肠,不去鳞,担心把小鱼儿弄断了。 煮小鱼时, 也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治国也一样,不能扰民,不能乱折腾。 其二,治大国要掌握火候。 小鲜是很娇嫩的,烹的时候火太急会焦,火太弱会烂,因此必须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治大国也一样,如果人民生活都很祥和,不要打破这种平静。除非到了一定关口,民怨高涨,非动不可时,再行改革,实乃众望所归,赢得民心。
6、《道德经》中的“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含义你如何理解?
“治大国如烹小鲜”原文为“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老子的一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六十章。关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一种解释说,小鲜是很嫩的,如果老是翻过来、翻过去,就会弄碎了;因此治理大国也不能来回折腾。这种解释虽然接近本意,但没讲到“妙”处。懂得烹饪的人都知道,烹饪技术(?艺术)的核心部分,就是掌握火候。而小鲜,又是各种烹饪材料中最为娇嫩的,更要细心伺侯。所以治理大国的最高境界,就是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那么,怎么掌握火候,大国又如何可以被比作小鲜?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也可以大而化之道来。简单地说,治理国家,首先要考虑人民的性质。从经济学角度看,人民的性质就是趋利避害。如果政府能够提供和维系一套基本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任何个人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时,就对社会有利;在做对社会有害的事情时,就对自己有害,就可以使全社会的成员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使社会繁荣起来。一般而言,这套制度包括保护产权、维持秩序、调解纠纷的功能。一旦有了这么一个制度框架,人们明确地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成本,什么是自己的收益,从而自动地按照对成本和收益的计算行事。
7、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什么意思?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中云:“治大国,若烹小鲜”。
意思是:治理大国应该象烹小鱼一样小心、动作轻,烹小鱼一不小心动作一大就会把鱼弄烂,治理大国也应该一样,统治者不要三天两头搞什么运动,不要动不动去折腾老百姓,不要轻易干涉老百姓的生活,这样国家才能搞好。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政治主张。"无为"主要有两层意思:
一是顺从天地自然之道,尊重历史规律,不妄为,不恣意行事,不用过多的法令条规强制约束,否则会适得其反。即"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之难治,以其上有为"[人民难以统治,是因为统治者太胡作非为],因而,"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像煎小鱼,意谓煎小鱼时不可乱翻,否则会把鱼弄碎。治理大国也一样,如果玩弄权术,频繁扰民,会造成国家混乱]。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没有效法天地,不存在仁爱之心,不干涉百姓自己的事情,让他们自作自息,自由的发展个性。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不居":使万物生长不占有,对万物有所推动而不自恃有恩,有所作为不居功自喜。
二是"无不为",即在尊从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更高境界的无所不为、大为,用哲学的话说,就是进入自由的境界。同时,"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给老百姓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无苛政之苦,无重税之忧,人民安居乐业,自然达到"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则无不治"。
"无为"既有不恣意妄为之意,又有"无不为"之意,为其所当为,止其所当止。
概而言之,所谓"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强调统治者的行为要顺应自然和人性,不强作干预,让下属和老百姓各得其所,各尽所能,相安无事。最好的政策应该是"清静无为",不要好大喜功,劳民伤财,徭役赋税,接连不断,搞得民众怨声载道,无所适从。要使一个国家安定大治,就要像对待井水一样,尽量不要搅动它,否则会淤泥残渣泛起。因而,"无为"不但不会有什么疏失,而且还能补救"有为"之弊端,"抑制违反自然的行动
8、‘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谁说的?
“治大国,若烹小鲜。” 【出处】《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 【释义】治理大国就好像煎烹小鱼虾,不要频繁翻动导致其支离破碎,要注意火候。 【原文】治大国,如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9、“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