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的英文(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英语,而且英语不好,但很喜欢听英文歌呢?)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英语,而且英语不好,但很喜欢听英文歌呢?
很多原因,比如有的人不是不喜欢,只是学起来费力气。
心里还是喜欢的,但是总学不好,要是承认了喜欢,岂不是会被笑自己笨。所以就假装不喜欢——我只是喜欢英文歌,不是喜欢英文。
只是喜欢歌,包括英文个和语言无关,听着歌曲的旋律,歌手即便用听不懂的语言在演唱,也能听得出他的情绪,是欣喜,是忧伤,让人心随他浮沉,也为听歌的人表达了心绪。
一个人在说另一种语言的时候更性感有人做过调查,情侣听到对方说外语会让感觉更性感,喜欢听和喜欢唱外语歌曲大概也有这个原因把。
2、为什么现在北京的英文不叫Peking了?
先说几个结论(史实),再慢慢解释。
一、Peking的确是邮电式(也写成邮政式拼音)“北京”的拼法,但这个拼法并非来自韦氏拼音(威氏拼音)二、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是在1977年三、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标准时间,是1982年从那以后, 北京的英文就不叫Peking了,但北大的英文除外,毕竟影响力太大了。
1906年,在上海召开的“帝国邮电联席会议”上,对中国地名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法进行了统一和规范。主导这场规范的,是法国人。他们决定以汉学家翟理斯编写的《华英字典》(1982年上海第一版)中的拉丁字母写法为准。这个写法,来自威妥玛式拼音拼音固然不错,但是也有一些区别:
一、威式拼音基本上是按照北京语音系统来拼的,但邮政式拼音加入了某些方音的固有拼法(这些拼法,有的历史非常悠久,和威氏拼音不属于一个系统或者时代)。最突出的例子如ㄐㄧ、ㄑㄧ、ㄒㄧ,威式按北京语音拼作 chi、ch‘i、hsi,而邮政式按尖团音分别拼作ki、ki、hi和tsi、tsi、si(而且一律省去送气符号),如Peking(北京)、Tientsin(天津)、Tsinan(济南),等等。其中,Peking(北京)来源,学者一般认为是明代传教士制定的某种拼音方案。
二、威式拼音的u介音,邮政式基本写成w,例如Ankwo (安国)。威式拼音中的 ou,邮政式拼音作 ow,例如Chinchow(锦州)。
三、邮政式拼音规定,两粤、闽台一部分地区的地名,一律按当地的方音拼写。《华英字典》附有各个汉字的闽、粤、浙、客家等 9个方言区的方音拼法。所以原来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对Chiang Kai-shek翻译“常凯申”,网上说是威氏拼音,其实也是不对的。当然,Tsinghua也不是威氏拼音,因为清华的清,威氏拼音应该写成ch'ing。
四、1906年会议以前,有些地方的拉丁字母的习惯拼法保留不变。例如 Foochow(福州)、Canton(广州)、Amoy(厦门)等。
所以,这套方案其实从清末一直用到了1958年,而上海一些单位、组织给国外的资料,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还在使用,比如:
另外,新疆西藏内蒙很多地名,到现在也并没有使用汉语拼音方案,比如乌鲁木齐、拉萨、呼和浩特,火车票和机场显示屏上的地名拼音往往并不会是Wulumuqi、Lasa、Huhehaote,而是Urumqi、Lhasa、Hohhot。这个原因非常复杂,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聊吧。
3、中国几乎每个人都学过英语,但是为什么中国人不说英语?
感谢邀请!
不说英语是因为真不会说。为什么不会说呢?因为我们的学习方式根本就没让你会说。我们是在不会说的时候就开始研究文字和语法。这是本末倒置。无论学哪种语言,首先必须从听说开始,能听会说了才有能力研究它的规律。就像我当年总结拼读规则一样。一开始我也不知道有这么多拼读规则。我和其他同学一样,也是靠死记硬背。但自从重新学习了汉语拼音,我就发现很多英语单词都和拼音一样,可以拼出来。从此我就开始研究英文单词表拼读规则。结果就有了现在的专栏课程《英语语音入门自然拼读法》和《散木新概念英语课堂》系列课程。
学会拼读规则是在会读一定的词汇的基础上做到的。如果没有最初的二百多单词。我就对英语一点感知都没有。没有感知怎么研究它的规律?而对语言的感知就是对语言声音的感知。只有大脑中有了声音,才能分析这些声音和文字之间的关系。
但是我们现在学英语连读都懒得读。最近给两个初三的孩子讲课,我领他们读课文,可他们连一个整句读不出来。句子都读不出来,你还能指望他们会说吗?
口语也是一种技能,不只是外语,本族语也一样,所有主持人都需要严格的专业训练。不是会说话就可以的。而外语更需如此。不去练发音,不去讲朗读,就算你心里有,你也说不出来,因为你嘴不好使。不听使唤。你根本无法把你想说的表达出来。但现在大部分人学外语都不张嘴。都害怕练口语会影响成绩。我不知道是哪个砖家提出的这种说法。这是典型的自己做不到就以为所有人都做不到。口语和成绩不矛盾。我的学生跟我学习从来不做考试题,他们的语音面貌都很好,口语也没问题。我领他们练习朗读课文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成绩,反倒提高了成绩,凡是跟我学习两年以上的,都在130以上。
口语和考试不矛盾。只是有些人害怕影响成绩,所以就不练。其实他们是怕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跟怕鬼是一样的。
4、为什么英语有“时态”这个概念,而汉语则没有?
语言的产生,与生存环境息息相关!
‘’时态"是英语中用动词的不同变形,表达不同时间发生某一动作的表现形式。汉语为什么不象英语一样有‘’时态"这个概念呢?汉语不需要有!
首先,两种语言产生的背景大不同。中国人的祖先长期生存并发展壮大于华厦中原地区,农耕文化造就出独特、稳固、条理性强的以表义为主的汉语文明。而英语是西欧日尔曼部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朱特人等几经征服大不列颠诸岛,在吸纳了多方语言后逐步融合而成的适合渔猎、征伐、通商贸易的表音文字。
其次,两种语言的不同需求,催生出炯异词法、句法。中国人说话四平八稳,表述习惯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英国人说话突出中心,表述方式为:发生了什么事,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看出区别了吗?
举例说明。俩中国农民一边种菜一边慢条斯理地说:昨天在家我看了一部好电影,现在我媳妇儿正看呢,明天我还要看一遍。平缓、准确、字字清晰。而俩英国渔民说同样的事却变成:I saw a good film at home yesterday, my wife is seeing now, I am going to see it again tomorrow.语音、语调、说话顺序都突出重点。
第三,环境特点决定了英语的表达方式。为什么英国人非得用"时态‘’来表达呢?环境不同形成的习惯!风大浪高,只能说话保重点,让对方知道我干什么了,是需要强调重读的,位置放前面,音调加重,其余的听没听清无所谓。那没听清时间怎知你看没看呀?表音动词变形了!汉语用手遮目,表示‘’看",用不着变,用时间表达是否已发生。而英语用动词的不同形式来表示看没看。saw 表示看过了,be seeing 表示正在看,be going to see表示打算看。保证这部分让你听清,就完成了交流主体,其余次之。
这就是我理解的为什么英语有"时态‘’而汉语没有的产生主因:环境决定一切,是生存环境催生了英语的"时态‘’。以上所答,如有不对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5、日本高考不考英语,中国为什么还要学,英语有什么优势吗?
高考考外语确实是给了所有人成大才的机会。好多人却建议取消外语。一旦高考取消外语,精英阶层肯定会想办法自己让孩子学习外语,阶级越来越固化,出生在底层的平民子弟将越来越难于超越。
6、英语课为什么还不取消,那么多资源和时间去学习却对多数人没用?
我的观点:英语在国际合作、对外交往、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仅不会取消,而且还将长期存在。
首先,我觉得题主抛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虽然对于其中的核心观点我不赞同,但是他的确说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要完整回答这个问题,我准备从下面四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
为什么要学习英语?第一:国际交往的需求。英语作为世界交往的第一官方语言,在很多国际交往的场合都在普遍使用,比如在一个国际大型会议中,你如果没有精通英语的人员,那么将无法有效沟通,更别说后续开展更紧密的合作了。
第二:国家对外开放的需求。中国在建国初期的外语是俄语,但是在改革开放后越来越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大门逐步打开,英语慢慢被提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反映了我们对外交往的迅速发展,英语在改革开放的对外交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
第三:技术交流和学习的需要。过去的200多年,世界的技术发展和进步大多兴起在西方,比如各种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甚至国际规则的制定,而这些欧美国家的主流语言也是英语。所以,为了学习欧美国家的这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没有大量的懂英语的人才是无法进行的。
第四:人文交流的需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也不仅仅用于国家对外交往层面,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投资办企业;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经商、学习和旅游。英语都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大的桥梁作用。
为什么英语占用那么多的时间和资源?第一:不是母语,学习难度大。因为英语和我们汉语不属于同一个语言体系,因此学习难度偏大,特别是早些年学习英语都是初中才开始,年龄越大学习的难度自然越大。现在已经提早到了小学阶段,就是因为意识到了早期英语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使用环境少,学习效果差。在10年前,大部分孩子学习英语后没有好的使用环境,平时使用英语基本不超过10句话。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英语遗忘的速度自然是很快的。所以才会出现学习占用时间长,但是效果差的现象。最近十年,孩子的学习英语因为有了父辈的铺垫,他们的语言环境大大改善,相信今后的学习效果会越来越好。
第三:升学考试英语份量重。过去这些年,由于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因此英语在各个等级的选拔考核、升学考试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权重基本和母语汉语、数学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无形中会增加英语学习的时间和资源分配。
第四:针对有需求的人员设置专门的英语学校,这样不行吗?当然不行。英语属于一门语言,也是一门工具,如果只是单独培养这一类人从小学习英语,不仅会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也最终培养不出符合要求的复合人才。
英语课或者英语学科会取消吗?第一:英语仍将是第一国际通用语言。即使现在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英语作为国际上第一通用语言的地位仍不会改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1、英语语系的国家非常多;2、英语的字母语言相对汉字更容易学习。
第二:中国的对外开放格局不变。随着世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趋势也在不断推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英语作为连接纽带就显得更加不可或缺。
第三:中国的国力越强,对英语的需求只会进一步增强。中国当前正在走向民族复兴,需要大批懂英语的人才去和世界进行各层级的交流。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是强大,越是需要我们国人能够运用英语加强对外沟通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英语教学今后的路应该怎么走?第一:可以将学生接触英语的年龄提前。从儿童的发育特点来看,4-6岁是幼儿的语言敏感期,如果在这个阶段进行语言的启蒙学习,那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看似学习英语的时间更长,实则整体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大大缩小。
第二:可以适当降低英语在各类考试中的权重。随着英语在中国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和学习基础,因此在今后的英语教育中可以适当将英语在各阶段考试中的比重相应降低。这样既保证英语长期学习的稳定预期也可以一定程度减轻英语学习的压力。
综上所述:英语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以及国家发展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能将它从我们的学习课程中取消,但是可以适当降低在各类考试中的权重。7、为什么有些数学物理很好的学生不喜欢学英语,似乎他们怎么努力也学不好英语?
我是英语万能王,我来回答问题。
对于你提出关于为什么有些数学物理很好的学生不喜欢英语,似乎他们怎么努力也学不好英语的问题,给予你一些分析建议供你参考。
一、先分析一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数学物理很好的学生不喜欢英语?
数学物理是属于理科,而英语则是属于文科。
理科科目的内容通常是靠理解来进行解题,只要学生把基本概念和公式记住,就可以用举一反三的方式来解题,做的题目多了,概念和公式就很容易被记住,相对来说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轻松一些。而数学物理正好属于理科这个范畴,给学生的错觉就是数学物理要比英语好学习得多。
恰恰相反,文科科目则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背诵。以英语科目为例,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每天需要背诵很多的英语单词、短语、句子和文章。
一是每天都要背诵单词,时间长了学生就有厌倦的心里。二是背过的单词和短语,如果不复习过几天就又忘记了。所以,与数学物理比较轻松的学习方式相比,似乎感觉学习英语就有难度了。
二、分析第二个问题,似乎他们怎么努力也学不好英语?
答案是否定的,他们是可以学好英语的。
以上已经提到过,英语属于文科,而数学物理属于理科,文科与理科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文科科目的学习需要大量的背诵和记忆,而理科科目的学习需要背诵的内容则会少得多。言外之意就是,学生想要把英语学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背诵和记忆。
但往往大多数学生学不好英语的原因之一就是过于懒惰,不情愿在英语学习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其次,学生学不好英语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有的学生学习英语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心情好了就背很多的单词,过几天不复习就又忘光了,很打击自己,时间长了,就不想学英语,最终也就无法学好英语。
所以说,只要学生能够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具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再加上高效可行的学习方法,最终是完全可以学好英语的。
最后,希望以上对于你提出关于有些数学物理很好的学生不喜欢学英语,似乎他们怎么努力也学不好的问题,给予你的分析建议可以帮到你。谢谢!
8、为什么一些学校的英语教育不能全用英文?教材全英文,授课全英文,作业全英文?
这个太难实现啦,有很多制约因素。
第一个是师资:
能够全英文授课的老师数量太少啦!绝大多数英文老师都是专研语法、试题的考试型老师,真要到全英文教学的时候,发现口语水平是远远达不到标准的。如果平时生活上说几句还可能勉强可以,真正要到课堂上全英文教学,那达标的英文老师太少啦。
第二个是英语课时不足:
英语要想用全英文上课,即便是请老外过来,能够听懂的孩子也没有几个。毕竟对于语言的学习来说,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需要足够的浓度来浸泡才可以。如果全部请外教来上课,但是学生每天接触的英语时长不够,依然效果不能让人满意。
很多孩子在外面报了高价的外教班,但是几年下来孩子的水平依然一般般,为什么?就是因为浓度不够,仅凭一周一两次的外教课,孩子是无法学到口语表达的。
第三是课程导向问题:
现在的英语课程,即便是一年级的英语,很多都是从单词开始的。我孩子一年级,每天的英语作业就是在app上跟读,但是很明显很多作业孩子根本无法完成啊!
有一些匪夷所思的作业是一个长句,让孩子看着单词自己读!就算是中文孩子都不一定认识所有的字啊,何况是刚刚接触的英文。
而且,目前的英语考核依然以书面为主,这就导致老师必须花大力气来帮助孩子通过书面考试。这样分配给听说的时间更少了,而孩子的听说能力没跟上,怎么可能对付得了全英文上课和全英文作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