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钟鼓乐之怎么读(《诗经·关雎》中,最后一句“钟鼓乐之”的“乐”到底怎样读?)

钟鼓乐之怎么读(《诗经·关雎》中,最后一句“钟鼓乐之”的“乐”到底怎样读?)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诗经·关雎》中,最后一句“钟鼓乐之”的“乐”到底怎样读?
  • 2、《雎鸠》里的“钟鼓乐之”乐字该怎么读?使动用法应该读yue。可是诗经选余冠英版,注释写明,乐字读傲?
  • 3、钟鼓乐之的乐怎么读?
  • 4、如何理解《关雎》中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 5、“钟鼓乐之”的“乐”的读音是什么?
  • 正文

    1、《诗经·关雎》中,最后一句“钟鼓乐之”的“乐”到底怎样读?

    先说结论:《关雎》“钟鼓乐之”的“乐”应当读作lè;这个“乐”是个使动用法,“钟鼓乐之”即“以钟鼓之声使她快乐、开心”之义,可意译为“奏起钟鼓,求她一笑”。

    “乐”的繁体字写作“樂”,“樂(乐)”的本义是一种类似于琴的弦乐器,这个意义的“樂(乐)”读作yuè。

    一、“乐”的字形演变

    “樂(乐)”的本义是怎么确定的呢?这要从它的字形演变讲起:

    (一)甲骨文

    京津3728

    (二)西周中期金文

    乐作旅鼎

    ?钟

    (三)春秋晚期金文

    乐子簠

    (四)小篆

    《说文·木部》

    (五)秦隶

    睡虎地简《日乙》92

    (六)汉隶

    韩勑碑

    由这些图片可知,楷书“樂(乐)”的架构形成于西周中期金文,此时的“樂(乐)”比之前多了一个“白”:

    “樂(乐)”的下班半部分是“木”,指的是琴瑟之类的乐器下面的木头:

    那么,“樂(乐)”字的这个“白”以及“白”两边的“幺”指的又是什么呢?

    首先说这两个“幺”:

    “幺”其实就是“絲(丝)”字的一半,两个“幺”构成了一个“絲(丝)”:

    传统的琴弦是由蚕丝缠绕、糅合而成的。把弦按在木头上,就组成了琴瑟之类的乐器:

    我们的祖先为了将这种乐器以文字记录下来,采用“会意”的造字方法,以两个“幺”与一个“木”造出了“樂(乐)”字:

    那么,西周中期及之后,“樂(乐)”字中间的“白”又是什么呢?

    一般以为,这个“白”是一种用来调弦的工具。

    二、“乐”的三个读音

    从上述分析可知,“樂”本义是一种弦乐器,读作yuè,引申为“音乐”之义。

    美妙的音乐能使人欢乐,人在开心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地奏起乐来,所以“乐”字又有了“快乐”的意思。

    为了与“音乐”之义作区别,“快乐”之义的“乐”被读成了lè,后来又有了“使……快乐”的用法。

    除了yuè、lè两个读音之外,“乐”还可读成yào,是喜欢、喜爱的意思,即“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乐”。

    因此,对应三种意思,“乐”字有三个读音:yuè,lè,yào。

    三、《关雎》“钟鼓乐之”之“乐”的读音

    《关雎》这个“乐”读作什么呢?这个时候,我们要采用“以义定音”的方法,根据文义来确定这个“乐”的读音。

    先附上《关雎》的原文:

    (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二)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三)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以“窈窕淑女,ABC之”这个句式为切分标准,我们可以把《关雎》分为以上三块。

    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乐”的词性。

    与“乐”一同处在C这个位置上的“求”、“友”——这个“友”是“结交”之义,即《论语》“无友不如己者”之“友”——都是动词,因此,此处的“乐”也应当是动词。

    既然这个“乐”是动词,那就不可能读作yuè。至此,三个读音已经排除掉一个了。

    再看yào这个读音。当“乐”读作yào时,是“喜欢”、“喜爱”之义。

    “喜欢”、“喜爱”之义在语境中讲不通。假使将此“乐”读成了yào,“钟鼓乐之”是什么意思呢?该怎么翻译呢?译作“以钟鼓喜爱她”吗,还是“奏起钟鼓,好好爱她”呢?

    显然,此“乐”只能读成lè,是“使……快乐”之义。

    有的《诗经》注本里面,会把这个“乐”读成yào,这往往是为了押韵,因为“左右芼之”的“芼”读作mào。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将此“乐”读成yào呢?

    其实在《关雎》产生的上古之时,作“快乐”解的“乐”与“芼”是可以押韵的(不详述,参见王力先生的《诗经韵读》),后来由于语音的演化,此“乐”与“芼”不再押韵。

    读《诗》的人为了声韵上的和谐,将此“乐”改读为yào,未尝不可。但须知这只是一种技术上的处理,“lè”才是“钟鼓乐之”之“乐”的妥当读音。

    2、《雎鸠》里的“钟鼓乐之”乐字该怎么读?使动用法应该读yue。可是诗经选余冠英版,注释写明,乐字读傲?

    读“yao4”的说法是对的。“乐”字据康熙字典有五角切,卢各切,力照切,鱼教切等读法。因其须与前边的“芼”(mao4)字押韵,因此当取后两个音,而读力照切时其义同“疗”,故当作鱼教切,字典在此切下有例句:仁者乐山。对应到普通话应当读“yao4”

    3、钟鼓乐之的乐怎么读?

    “钟鼓乐之”中的“乐”的读音是:yuè。乐,在这里为使动用法,表示“使……快乐”。“钟鼓乐之”就是说用钟鼓来取悦她、使她快乐。在古代,就应该念“yuè”,而且只能是“yuè”,因为它的本意是“音乐”,引申为“乐器”“乐意”“快乐”。【出自】:《关雎》选自《诗经·国风·周南》【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拓展资料造句1、狂风雨离开的时分,许多庄稼、花儿、小树被风雨奏乐得井井有条,而小草结实地捉住泥土,昂着头,挺着胸,像无畏的兵士。2、风呼呼的吹着好似一个奏乐家,雨一边附和着一边创造出一的意境。3、秋天的校园,操场上彩旗飘扬,在鼓号队雄壮的奏乐声中,秋季运动会开幕了,“阳光体育,青春少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同学们比赛的是运动,收获的是友谊!4、逆水行舟,橹速不如帆快;迎风奏乐,笛清怎比箫和。5、狂风雨离开的时分,很多庄稼、花儿、小树被风雨奏乐得有条不紊,而小草结实地捉住泥土,昂着头,挺着胸,像无畏的战士。

    4、如何理解《关雎》中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这两句语出《诗经》首篇《关睢》。孔子整理编辑《诗经》,之所以把《关睢》列为首篇,真可谓煞费苦心。孔子曾这样评价《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又这样评价《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以,这两句诗不能停留在文学或美学层面上理解,这样就太辜负孔圣人的苦心了!而应该上升到儒家哲学层面上理解。孔子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来评价《关睢》,是要用文学的形式来阐明儒家"中庸"思想。

    《中庸》第一章里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回到《关睢》来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就是孔子说的"哀而不伤"。"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和"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就是孔子说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和"乐而不淫"都是"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因此,"琴瑟友之"和"钟鼓乐之"就是"乐而不淫",一言以蔽之,和也。

    5、“钟鼓乐之”的“乐”的读音是什么?

    《关雎》中“钟鼓乐之”中的“乐”的读音是:yuè。乐,在这里是通假字,通“悦”,使动用法。即“使之快乐”或“取悦”的意思。出自:《诗经·国风·周南》,作者不详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释义: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洲:水中的陆地。好逑: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扩展资料主题思想: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作品成就影响:《诗经》为中国第一部纯文学的专著,它开启了中国诗叙事、抒情的内涵,称“纯文学之祖”。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确定了中国诗的修辞原则及押韵原则,称“总集之祖”、“诗歌(韵文)之祖”。也是北方文学(黄河流域区域)的代表。《诗经》开启了中国数千年来文学的先河,亦开创了中国多年以现实主义为主的文学作品。胡适认为《诗经》“确实是一部古代歌谣的总集,可以做社会史的材料,可以做政治史的材料,可以做文化史的材料。万不可说它是一部神圣经典”。《诗经》中不少描述祭祀场面或景象的诗篇,以及直接记述宗庙祭祀的颂歌,为后世留下了有关祭祀方面的民俗材料。如《邶风·简兮》中写到“万舞”,以及跳“万舞”伶人的动作、舞态,告诉人们这种类似巫舞而用之于宗庙祭祀或朝廷的舞蹈的具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