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寒潮(最近寒潮来袭,成因是什么?)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最近寒潮来袭,成因是什么?
在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这两天的寒潮天气也跑过来添乱。今天白天,北方地区的朋友已经率先感受到了它的威力。陡降的气温加上瑟瑟寒风,让大家再次感受到冬天的寒冷。明天,随着冷空气大举南下,南方将成为降温的主战区。中央气象台今天下午六点继续发布了寒潮蓝色预警:
(图:寒潮蓝色预警)
这次寒潮有些“非典型”寒潮是一种气温骤降的天气现象,是一种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寒潮通常发生在冬半年,春季并不常见,而这几天,影响我们国家的这股冷空气并不算强,但是依然被中央气象台定义为寒潮,算得上是一次“非典型”寒潮。原因是这次寒潮天气之前我们国家实在是太热了,北方很多地方白天的最高气温已经达到或超过25度,南方不少地方甚至逼近30度,这样的气温比常年同期水平偏高了6摄氏度之多。
(图:3月份气温距平)
这是今年3月份以来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图中红色代表气温偏高4摄氏度以上,深红色的区域偏高6摄氏度以上。这样明显偏暖的天气显然是不正常的,一旦冷空气造访,气温就会跌得很惨。因此,这次寒潮天气与其说是冷空气给力,还不如说是“太热”帮的忙!
寒潮来袭 谨防感冒虽然这次寒潮有些“非典型”,但是降温还是实实在在的,今天北方地区的朋友已经率先感受到了它的威力,明天,南方地区降温还会更加猛烈,大家还是要注意及时增添衣物,谨防感冒!
2、冷空气和寒潮从科学上讲是一回事儿吗?有什么区别?
首先,来说说冷空气。
冷空气和暖空气是从气温水平方向上的差别来定义的,位于低温区的空气就称为冷空气。高纬度地区(如极地)常年受太阳光的斜射或很少见到太阳光,地面接收太阳光的热量较少,温度就很低,如冬季北冰洋地区气温经常在 -20℃以下,最低时可达-60~-70℃,1 月的平均气温常在-40℃以下,是冷空气的“老窝”。
当冷空气大量堆积后,由于其密度较大,就会不断收缩下沉,使气压增高,这样就逐渐形成一个势力强大、深厚宽广的冷高压气团。当冷高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像贮存在高山上的洪水,一旦受到风吹草动的诱发,冷空气就会倾泻而出,汹涌澎湃地向气压相对较低的中低纬度地区袭来,这就是冷空气爆发。寒潮也往往就在这个过程中“诞生”。每一次爆发后,冷空气就会减少一部分,气压也随之降低。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冷空气又重新聚集堆积,孕育下一次的爆发。
下图显示的即为一次寒潮南下过程。
然而,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的爆发都能形成寒潮。究其原因,就在于冷空气也分“三六九等”:有的冷空气霸气外露,来势汹汹,绝对的“高冷”;有的冷空气则是“花架子”,柔柔弱弱,毫无力气。而只有那些足够“冷”的冷空气才能达到寒潮的标准。那么寒潮具体的标准是什么呢?
中央气象台2006 年制定的我国《冷空气等级》国家标准中,从量化的角度对寒潮进行了定义: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 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 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72 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可认为寒潮发生。
那些达不到寒潮标准的冷空气,又根据强弱程度依次分为了强冷空气、较强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弱冷空气四个等级。由此可见,没有冷空气,肯定就没有寒潮;但有了冷空气,也不一定能形成寒潮。寒潮属于冷空气中的“高配”,是冷空气中的“战斗机”。
3、寒潮是什么意思?
每年冬季都有很多次较强冷空气南下,造成我国大范围地区大幅度的降温。我国很多媒体都习惯称之为“寒流”,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这种现象应该称之为“寒潮”。那么什么是“寒潮”,什么是“寒流”呢?二者如何区别呢?下面作一下具体的解释:寒潮是我国境内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次数较多,活动范围广大。寒潮,顾名思义是寒冷的空气像潮水一样奔流过来的意思。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冷空气侵袭过来都叫寒潮,一般是冷空气侵袭到某地以后,若能使那些地方的温度在一天(24小时)内降低10摄氏度以上,同时那一天的最低温度又在5摄氏度以下时,我们才把这股冷空气叫作寒潮。但因各地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寒潮标准也不相同。寒潮的发生原因: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是在北极地带、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国等地暴发南下的冷高压。这些地区,大多是分布在北极地带,冬季长期见不到阳光,到处被冰雪覆盖着,停留在那些地区的空气团好像躺在一个天然的大冰窖里面一样,越来越冷、越来越干,当这股冷气团积累一定的程度,气压增大到远远较南方高时,就像贮存在高山上的洪水,一有机会,就向气压较低的南方泛滥、倾泻,这就形成了寒潮。寒潮带来的结果:受到寒潮侵袭的地方,常常是风向迅速转变,风速增大,气压突然上升,温度急剧下降,同时还可能下雨、下雪,出现霜和冰冻现象。寒潮南下,在我国西北和内蒙古及北方地区常有大风沙天气。在淮河以北地区一般表现为少雨,偶尔有降雪。过淮河后,降水机会增多。在我国冬季,寒潮一般是每隔3~8天出现一次,但比较强大的寒潮,平均每年有4次左右。大致出现在10月底至翌年1月下旬,个别年份在2月下旬也有寒潮发生。当寒潮向南方大规模流动时,暖空气也随之“节节败退”,因此所经过的地区,首先要受到暖空气的影响,温度显著升高。如果所经过的地区原来就已经在暖气团控制下,那么在寒潮前面暖空气不断输送之下,也会出现温度猛烈升高的天气。因而经常在寒潮之前要暖和一两天。寒潮侵入我国的的路径:侵入我国的寒潮并不是每次都一样,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另外还受我国的高山峻岭阻挡的影响。那么寒流又是一种什么现象呢?要清楚什么是寒流,就要先来了解什么是洋流。海洋表层的水,以巨大的规模、相对稳定的速度,缓慢地沿着一定的方向有规律地不断的流动,称为洋流,也叫海流。洋流按其性质可分暖流和寒流两种。凡流动的洋流,海水温度比经过的海区水温高的称为暖流,一般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皆属暖流;凡流动的洋流,海水温度比经过海区海水温度低的称寒流,一般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海流皆属寒流。东西方向流动的洋流,一般属暖流性质,唯有南半球的西风漂流,由于受南极大陆及海上浮冰的影响,海水温度较低,属寒流性质。洋流产生的影响:洋流的主要影响是对大陆沿岸气候有很大影响,寒流会使流经海区和沿海地带的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暖流流经的海区和沿海地带,一般较同纬度其它海区气温高、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洋流主要成因:是海面受长期而稳定的风向吹送形成的;此外,还与各地海水的密度、海面的高低、地球自转偏向力和陆地轮廓、岛屿的分布等有关。各大洋洋流的分布和流动的方向虽然很复杂,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1)在赤道至南北纬40°或60°之间,形成一低纬度环流,其流向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成逆时针方向。每个环流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属于寒流。(2)在北纬40°或60°以北形成一高纬环流。其环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环流西部为寒流,东部为暖流。(3)赤道以北的北印度洋,因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季风洋流。冬季吹东北季风,表层海水向西流,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吹西南季风,表层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4)东西方向流动的洋流,除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外,都具暖流性质。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寒潮是属于空气(冷空气)流动的一种形式,而寒流则是属于洋流(海水)流动的范畴。因此,我们说寒潮和寒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二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4、什么是寒潮?
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5℃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可见,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南下都称为寒潮。每当寒潮即将来临时,气象台就发布寒潮警报。要求大家迅速作好防寒抗冻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