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棹歌怎么读(兰溪棹歌的棹怎么读?)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兰溪棹歌的棹怎么读?
棹(zhào)
兰溪棹歌
【作者】戴叔伦 【朝代】唐代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2、戴叔伦的《兰溪棹歌》是如何塑造江南山水风景的?
谢邀。我是晴空莽莽,一起闲读诗词。
戴叔伦这首《兰溪棹歌》首先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清新澄澈的春江夜月图,朴实无华,动静相宜。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春雨过后,微凉的空气,抬头看弯弯的娥眉月穿过树梢,挂在柳湾上面的夜空。越中静谧的山色影影绰绰,不甚明朗,不妨低头去看那溪中的倒影,在水平如镜里摇曳生姿,缥缈朦胧。兰溪接连下了三天的雨,桃花流水引得那些鲤鱼半夜争相涌到了溪头的浅滩,蹦蹦跳跳,调皮玩耍!
浅析:《兰溪棹歌》的创作背景和新意毫无疑问,这是一首民歌。兰溪,古时又称东阳江,在富春江的上游,棹,是船桨,棹歌也就是船家摇桨时唱的歌,所以写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戴叔伦写这首诗约莫在德宗建中元年,他任职东阳令的时候,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游览本地风光之后的创作。
诗人创作民歌,歌颂美好的自然风光,一般选择的是白天鲜艳明媚的景色,诸如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杨维桢的“三箬春深草色齐,花间荡漾胜耶溪”紧接展现生机勃勃的春日蓬勃。而戴叔伦的这一首民歌恰恰选择了夜间背景,别出心裁地描绘一幅常人很少注意到的江南山水夜景,这便是“新意”。
详析:江南山水在朦胧月色中,激发出读者无限的想象力“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月色,模糊了地点位置,是在岸边还是江中,我们不得而知。唯一能感受到的是月色的清辉,挥洒在天地间,落在河边的柳梢上,朦胧的夜色清新寂静。
“越中山色镜中看”古代黑夜可没有什么照明物,黑夜里看不到什么景色很正常。“镜中看”是一种方式,说明溪水非常清澈,月光甚是皎洁,星空、眉月、群山尽皆倒映其中,水色山影,宛若梦中仙境,跟晚清诗人何绍基笔下的“坐看倒影浸天河,风过栏杆水不波”有异曲同工之妙。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春雨绵绵下了三日,些许桃花瓣零落飘荡,上下回旋,溪水猛涨,鲤鱼逆流而上。爱极了新鲜的雨水,他们互相争抢、活跃调皮的景象跃然于眼前,给这个静谧山色里带来了勃勃生机,让人不由得从心底欢快起来!夜色暗淡朦胧,即便看不见,鲤鱼戏水的声音也早已越过了这片朦胧月色,直达人心。
戴叔伦的诗歌主张“诗贵朦胧”,诗人与诗同理蓝田在陕西省,以盛产美玉闻名。但美玉在尚未开采出山以及未加工前,其实与一块破石头无异,与其拿到眼前来看一块破石头,真不如去看它在山中被烈日照耀时所生发出的朦胧光芒。
“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只有蓝田那个地方才能出产好玉,换而言之只有好诗人才能写出好作品,而好诗人未必能够跟你成为好朋友,有句话说得好“距离产生美”。靠的太近时,也许你会发现对方的各种陋习,因而生厌,从而在读诗的过程中产生不好的联想,从此远离。
晴空总结全诗上下,从头至尾都没有提过“人”的存在,也没有“情”,可是细细品味却感觉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渔民收获甚丰、欢快喜悦之情。江南山水月色贵在朦胧之间,恍若仙境,不忍碰触,怕沦为镜花水月。
假如有一天我们泛舟兰溪赏月,倒不一定能够有此愉快的心情了,因为身临其境,没准就遇上蚊子扰人安详、鲤鱼太过闹腾、夜色太深沉、流连忘返迷路了、假若经历苦不堪言,便再也不会挂念这片山水…
所以还是远观即可,体会朦胧,足以回味。
3、兰溪棹歌的意思是什么?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诗文解释 一弯娥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4、兰溪棹歌的棹怎么读?
兰溪棹歌拼音版 兰溪棹歌(lán xī zhào gē)拼音版注音: liáng yuè rú méi guà liǔ wān , yuè zhōng shān sè jìng zhōng kàn 。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lán xī sān rì táo huā yǔ , bàn yè lǐ yú lái shàng tān 。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棹歌翻译: 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兰溪棹歌赏析: 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啊,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5、兰溪棹歌的意思?
兰溪棹歌--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啊,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黑暗的冬天色彩;夜间本来比较宁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 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